流域系统科学初探(7)

来源:系统科学学报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2-07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1)多维协同的流域发展战略布局及治理效果动态评价方法。统筹黄河流域生态治理、资源调控和经济提升,提出多维协同的流域发展战略布局;基于生

(1)多维协同的流域发展战略布局及治理效果动态评价方法。统筹黄河流域生态治理、资源调控和经济提升,提出多维协同的流域发展战略布局;基于生态空间管控战略、生态保护修复与重点污染问题治理战略、滩区与河口治理战略,开展相关治理效果动态评价,实现流域保护、治理与发展协调共赢。

(2)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模式及区域差异化配置方案。针对黄河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的挑战,研究西北暖湿化对黄河流域水文水资源情势的影响,完善“八七”分水方案优化调整理论与方法,因地制宜提出适应青藏高原高寒区、黄土高原半干旱区、华北平原半湿润区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模式及区域差异化配置方案,形成面向严重缺水流域的水资源—水生态—社会经济良性发展配置格局,提高流域水资源利用效率。

(3)流域洪涝旱灾协同防御与水沙联合调控理论技术体系。抓住“水沙关系调节”这个牛鼻子,研究黄河流域水沙变化机理与趋势,提出游荡性河道河势稳定控制和滩区综合提升治理技术,阐明流域巨型洪水泥沙灾害发生规律与驱动机制,突破水工程全寿命周期安全建设与运行关键技术,构建流域洪涝旱灾协同防御与水沙联合调控理论与技术体系,保障黄河长治久安。

(4)流域上-中-下游生态系统配置格局与补偿机制。围绕黄河上游水源涵养、中游水土保持、下游黄河滩区和三角洲湿地保护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阐明“水文泥沙-生态环境-社会经济”多维耦合情景下的流域水循环过程和水生态效应,揭示流域水沙运动与生态环境的多尺度交互作用机理,构建流域上-中-下游生态系统配置格局与补偿机制,保护流域生态系统健康和生态环境的良性维持。

(5)流域社会经济一体化布局与产业发展调控机制。统筹黄河流域社会经济不平衡发展的空间格局,研究流域水-粮食-能源-生态纽带关系与协同发展机制,构建覆盖黄河流域的人口、资源、生态、经济等时空演变数据库,提出流域社会经济一体化布局与产业发展调控机制,引领流域社会经济全面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战略目标。

7 结语

流域系统中水文泥沙、生态环境、社会经济等各种因素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相互反馈,分门别类的传统研究思路已经无法驾驭复杂的流域系统治理所面临的问题。基于此,本文初步提出了流域系统科学架构,阐释了流域系统科学的内涵及关键科学问题,从基础支撑学科、系统科学理论与方法、流域系统治理集成研讨厅三个方面构建了流域系统科学的研究方法,以期全面探索流域系统各子系统内部、各子系统之间以及流域系统整体的演化过程、演化机制和系统治理的战略布局,实现流域范围内各子系统的空间上均衡、时间上协调、发展上协同。流域系统科学的提出是河流治理实践由河流到流域再到流域系统演进的必然,也是系统理论由系统科学到地球系统科学再到流域系统科学的逐步深化。流域系统科学将在未来流域治理保护与管理中发挥重要支撑作用,为河流系统治理保护战略布局研究提供强有力的研究工具。

[1]陈兴茹.国内外河流生态修复相关研究进展[J].水生态学杂志,2011,32(5):122-128.

[2]高甲荣.近自然治理—以景观生态学为基础的荒溪治理工程[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99,21(1):80-85.

[3]罗跃初,周忠轩,孙轶,等.流域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方法[J].生态学报,2003(8):1606-1614.

[4]吴彦霖,左其亭.珠江流域水质现状及以区域合作为特色的水污染控制措施[J].气象与环境科学,2007(3):20-23.

[5]阎水玉,王祥荣.流域生态学与太湖流域防洪、治污及可持续发展[J].湖泊科学,2001(1):1-8.

[6]王浩,赵勇.新时期治黄方略初探[J].水利学报,2019,50(11):1291-1298.

[7]马巾英.东江湖库区水环境承载力评价及协调发展研究[J].经济地理,2015,35(11):184-189.

[8]刘臣辉,申雨桐,周明耀,等.水环境承载力约束下的城市经济规模量化研究[J].自然资源学报,2013,28(11):1903-1910.

[9]HE Y,LIN K,ZHANG F,et degree of the exploitation of water resources and its spatial differences in China[J].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2018,644:1117-1127.

[10]李宁,张建清,王磊.基于水足迹法的长江中游城市群水资源利用与经济协调发展脱钩分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7,27(11):202-208.

[11]FEIFEI T,JUN B.An inquiry into water transfer network of the Yangtze River Economic Belt in China[J].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2018,176:228-297.

文章来源:《系统科学学报》 网址: http://www.xtkxxb.cn/qikandaodu/2021/0207/332.html



上一篇:系统科学视域下的钱学森航天系统工程思想研究
下一篇:学校管理须讲求系统科学

系统科学学报投稿 | 系统科学学报编辑部| 系统科学学报版面费 | 系统科学学报论文发表 | 系统科学学报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9 《系统科学学报》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