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目录

病机的主体地位及其构建过程是中医学的核心内(2)

来源:系统科学学报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4-26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3 病机构成的中医学基础 病机构成的中医学基础是藏象学说。藏象首见于《素问·六节藏象论》,“帝曰:藏象何如?歧伯曰:心者,生之本,神之变也,

3 病机构成的中医学基础

病机构成的中医学基础是藏象学说。藏象首见于《素问·六节藏象论》,“帝曰:藏象何如?歧伯曰:心者,生之本,神之变也,其华在面,其充在血脉,为阳中之太阳,通于夏气。肺者,气之本,魄之处也,其华在毛,其充在皮,为阳中之太阴,通于秋气。肾者,主蜇,封藏之本,精之处也,其华在发,其充在骨,为阴中之少阴,通于冬气。肝者,罢极之本,魂之居也,其华在爪,其充在筋,以生血气,其味在酸,其色在苍,此为阳中之少阳,通于春气。脾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者,仓廪之本,营之居也,名曰器,能化糟粕,转味而入出者也,其华在唇四白,其充在肌,其味甘,其色黄,此至阴之类,通于土气。”[2]67-69 清晰地描述了基于功能态的、以心肝脾肺肾为核心的五藏系统及与四时自然之间阴阳变化的整体关系,这是中医学构建病机的朴素系统观基础。

其次,《素问·六节藏象论》的描述也深刻地反映出象思维方法论的特色。何为心,“生之本,神之变也,其华在面,其充在血脉”者是也;何为肺,“气之本,魄之处也,其华在毛,其充在皮”者是也;何为肝,“罢极之本,魂之居也,其华在爪,其充在筋,以生血气,其味在酸,其色在苍”者是也。它以类似黑箱理论的反馈方式建立起中医象思维的法则,与基于形态结构分析的病理解剖学截然不同。

病机的构成同样遵循上述象思维法则。《灵枢·外揣》云:“合而察之,切而验之,见而得之,若清水明镜之不失其形也。五音不彰,五色不明,五藏波荡,若是则内外相袭……故远者司外揣内,近者司内揣外也,是谓阴阳之极,天地之盖,请藏之灵兰之室,弗敢使泻也。”[5]对此,《灵枢·本藏》一言以明之:“视其外应,以知其内藏,则知所病矣。”[5]王冰在《素问·六节藏象论》的注释中则曰:“象谓所见于外,可阅者也”。[2]67《素问·至真要大论》运用了象思维的方法,其所载著名的病机十九条:“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诸寒收引,皆属于肾;诸气膹郁,皆属于肺;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诸痛痒疮,皆属于心;诸厥固泄,皆属于下;诸痿喘呕,皆属于上……”[2]538-539即为基于象思维的病机总结。在这样的理论系统内,张仲景在论述“桂枝汤证坏病”时首提“观其脉症,知犯何逆,随症治之”的临证原则[6],堪为后世之楷模。据此,近代医家将其定格为“审证求因、审因论治”,作为病机构建过程的模式而被广泛地运用,在临证时这一模式被演绎为司外揣内、取类比象,以譬尽意的具体方法。这一类方法的关键之处依然是围绕病机展开,在中医学天人相应的系统中,具有将病人所描述的病情表象——一般而言具有自然属性,内化为患病人的病机属性的功能。其要点在于对事物关系的重视,具有非还原定性、非精确定量、非实体属性的特点。尤其是患者所提供的主观性指标是构成主证的要素,是确立病机的物质基础,尽管这种物质不是人们所习以为常的实体,但它们却是物质世界中最广博的组成部分——非实体,这是当代科学还不能破解的未来科学问题;而中医的高明之处乃在于它并不着眼于该非实体物质的确定性和概念性,而是把握其各要素之间关系的动态变化,以其活泼的流动与振荡铸就病机的灵魂,显示出系统属性的清晰脉络。这是中医学固有的合理内核的必然外延,尽管这种内核与外延在近现代物理、化学分析的光环下显得些许古朴和粗糙,但这正是在人类思维否定之否定螺旋式上升的历史进程中,已具备了的、向着现代系统科学飞跃的质的基础,这是西医学所无法企及的。

至此,我们可以从临证角度就病机及其构建过程小结如下:所谓病机就是能够规范相应治则和方药的中医临证之抽象,其内涵就是一组相应的临床症候群;所谓审证求因就是在分析了临床症候群三大要素的关联性之后归纳出病机的思维过程;所谓审因论治就是依据病机确立治则,依据治则选定方剂,依据方剂处方用药的临证过程,即理法方药的统一性,常被“通俗”地称为辨证施治。

4 病机构成的哲学基础

与《内经》同时代的许多知识门类由于都受到了易学、黄老学说等的影响,也具有同样的思维属性。如春秋时期齐国管仲以及稷下学派著作之结集《管子》中有关政治经济和地学的《地数》篇曾谓:“上有丹砂者,下有黄金,上有磁石者,下有铜金,上有陵石者,下有铅锡赤铜,上有赭者,下有铁,此山之见荣者也。”[7]这种认识论在 Kall Jaspers所首次阐述的轴心时代[8]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在北纬30°上下的中国,无论是元气之说、易之太极、黄老之道、儒之心性都表现为一种基于系统特质的不可分割的非实体性,因此不具有边界性,不存在对其进行实证验证的可能,否则其系统特质便会瓦解。也就是说,气、太极、道、心性等本质上都不能实施概念式的界定,而要遵循象思维的法则,即“观物取象”进而“象以尽意”[9],这与柏拉图的Ideal、亚里士多德的第一实体、德莫克利特的“原子”都表现为实体性及其主客二元论的思维范式是截然不同的,其发生学的系统属性正是西方哲学体系及其衍生的西医临床思维所缺憾的。

文章来源:《系统科学学报》 网址: http://www.xtkxxb.cn/qikandaodu/2021/0426/488.html



上一篇:现代系统科学与系统检验鉴定课程实践教学研究
下一篇:系统科学视野下的病历档案管理系统构建

系统科学学报投稿 | 系统科学学报编辑部| 系统科学学报版面费 | 系统科学学报论文发表 | 系统科学学报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9 《系统科学学报》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