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党 篇二:如何认识【肥胖】这件事?系统学(3)

来源:系统科学学报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2-10-18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据说孩子经常会做梦,梦见自己突然掉下去了,然后就惊醒了,这是孩子在悄悄生长,这个过程也需要能量哦。 现代人无论男女老幼都在受肥胖症的困扰

据说孩子经常会做梦,梦见自己突然掉下去了,然后就惊醒了,这是孩子在悄悄生长,这个过程也需要能量哦。

现代人无论男女老幼都在受肥胖症的困扰。通过以上分享,人体多摄入的能量在体内堆积,人体基本的活动没法将多余的能量消耗,久而久之就引来了身体的许多状况:肥胖、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病。那我们该如何将屯积在体内多余的脂肪甩掉呢?接下来带大家认识身体内有一个叫线粒体的“秘密基地”,它是我们人体另一个“三大”——即供能系统运转的载体,也是我们体内有无数个这样的载体,它让储存在皮下、内脏的脂肪通过供能系统的转化,随二氧化碳和多余的水分排出体外,部分脂肪也被转化为有型的肌肉支撑着我们的身体!但它有个小毛病,就是只有在人体活动期间,肌肉产生收缩的时候才肯“营业”哦人体产生肌肉收缩后供能系统怎么在线粒体运行的呢?

?有氧运动启动有氧供能系统,利用氧气氧化糖原和脂肪酸为身体供能,训练到的是骨骼肌中的慢肌纤维,运动强度低,心率维持在最大心率的60%-80%,持续时间更久,有氧运动训练到的是慢肌纤维,让我们看起来纤瘦有型。无氧运动时运动高强度快频次又剧烈,有氧供能已经超越有氧阈值(达到最大心率的90%及以上)时,身体开始用无氧系统(磷原系统和糖酵解)通过一系列化学反应为身体供能,而无氧系统只能在很短时间内为身体供能,所以无氧运动有持续时间短、爆发力强、超高心率的特点。无氧运动由于身体氧气供应不及时,导致糖酵解供能产生大量的乳酸无法通过呼吸和汗液排出体外,就会堆积在肌肉中,形成了快肌纤维,而快肌纤维较慢肌纤维而言,供能快,耐力差,无氧运动训练的就是快肌纤维,让身材更加strong ?and ?powerful!

希望我漫无目的的分享,能让阅读我分享后的您,对健康减肥有一个系统健康的认识!坚持下去,您会发现自己的美可以重新被定义一下了!了解系统的知识减脂,让我们在运动减脂的路上少走弯路,免受伤痛!

如果你是为了享受运动的过程而不受时间的限制,可以选择强度不需要太大的(心率保持在最大心率的60%-70%)有氧运动。比如慢跑、游泳、跳绳、骑行等。维持心率的有氧运动氧气参与持续的供能,持续时间越久,让脂肪燃烧更加充分,这也就是为什么有氧运动容易掉肌肉的原因。

为身体提供能量的来源主要来自食物,为生命的正常活动提供热动力。主要分为三大类。

?通过以上总结,我们无法将单一的某一项运动把它归类为有氧还是无氧运动。即便是同一项运动,对于不同训练强度的人无氧阈值达到峰值的时间不同,在同一项运动中无氧运动持续时间也不同。所以,我们平时做的运动一般都是混氧运动,只是在运动达到自己能承受的最大心率、最大强度、无法呼吸的情况下,无氧系统供能持续的那段时间的运动称为无氧运动!

问题来了,有人要疑问了!?分享这么多,又把如何减脂的问题拉到运动来了。认真读了文章前面内容的朋友应该注意到了,人体消耗的能量缺口,通过合理的饮食安排可以让体脂率达到一定平衡,短时不会产生多余脂肪的堆积。但是谁能保证天天不被美食诱惑呢?通过饮食调节保持的瘦,在18岁身体充满胶原蛋白那叫美,是春春的美,但人生的18岁有几次呢?人类过了30岁在地心引力作用下器官下垂加剧,身体代谢速度更是逐年呈下降趋势,还想在30岁以后用调节饮食保持身材吗?学习人体供能系统运行机制,唯有增加人体活动强度减脂才更科学、更高效,通过运动找到能量消耗的缺口,身体才能一直处于脂肪不堆积,让你行走在人群中看起来既有型又有力量!运动才是我们对抗岁月的子弹!

磷酸源供能系统又被称为无氧供能系统,因为全过程没有氧气的参与,直接产生ATP。首先我们来了解这个系统的三员大将:

三大系统的确是互相分离的三个系统。然而它们的协同运作却是无时无刻的,人体并不是每次只选用一个系统,而是这三种系统会在不同的情况下,按照不同的比例同时运作,具体比例就要看人体运动的时间和强度决定。

碳水也不是一直以糖的形式储存在体内,它一部分转化成血糖为身体直接提供能量,身体消耗完剩余的那部分则转化为糖原(肌糖和肝糖)以脂肪的形式储存。

文章来源:《系统科学学报》 网址: http://www.xtkxxb.cn/zonghexinwen/2022/1018/881.html



上一篇:教育部:进一步科学精准做好学校疫情防控工作
下一篇:“模拟地球”通过国家验收正式运行,怀柔科学

系统科学学报投稿 | 系统科学学报编辑部| 系统科学学报版面费 | 系统科学学报论文发表 | 系统科学学报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9 《系统科学学报》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