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中面临的问题及解决

来源:系统科学学报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2-10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一、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意义 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

一、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意义

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报告强调“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

在物质发展取得一定成就的今天,要想达到满足“美好生活需要”的目标则需着眼人民心理层面的需求。心理学作为一门系统科学可以帮助我们发现不同时间、地域人民心理感受的特点和变化规律,从而科学地认识人民心理并掌握其行为的规律。心理健康服务水平的整体提高对于服务社会治理、保证人民生活环境的稳定与和谐,以及推动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均具有重大的意义。

二、提升社会心理服务水平所面临的挑战

(一)民众普遍对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首先,以提升民众的心理健康为主要内容的科普工作有待加强。由于民众大多缺乏获取心理健康知识的畅达渠道,因而容易忽视心理因素对健康的影响。其次,大多数人对如何区分一般心理问题、严重心理问题及心理疾病还存在误区。失独父母、空巢老人、流动儿童、长期失业人员等特殊人群的焦虑、抑郁等一般心理问题得不到及时的专业疏导,刑满释放人员、精神疾病患者、社区矫正人员、戒毒人员、信访户等没有建立相应的心理预警机制。此外,大多数人对心理行为问题人群和精神障碍患者仍存在一定的歧视现象。

(二)专业人员严重不足

在国家心理咨询师资格认证考核取消之前,已有部分人群通过接受心理咨询师培训获得了认证资格,但由于渠道复杂、缺乏资质审核和监管机制等,真正有能力开展心理服务实操的人员并不多;专职社会工作人员中,接受过系统的心理专业培养、科班出身的人员也比较少,人员的基本素质和专业能力良莠不齐,对心理健康的重视程度也存在较大差异。此外,高等院校设立应用心理学专业的数量不足,人才培养模式有待改进。

(三)志愿者服务配套工作机制不健全

由于缺乏全面志愿的意识和精神引导,长期从事和致力于志愿服务的人群数量较少,现行的财政资金管理模式也使得志愿服务由于缺乏专项经费的支持而难以按国际通行的志愿服务方式来运行。再加上受机制、场地等因素的制约,目前一些零散的心理服务志愿组织未能形成合力,从而产生更大的影响,大多数有意从事志愿服务的个体无法通过有效的渠道参与到日常的个案心理服务中去。

(四)社会心理服务配套体系不完善

制约心理健康服务行业管理体系和行业的相关法律法规尚未健全。缺乏适合市情和民情的本土化理论、方法和服务技术,社会实践也不够充分。

三、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的策略

(一)将心理建设纳入政府社会治理体系

首先,政府在重大政策制定和实施过程中,要准确把握各类群体的利益诉求和心理需要,形成社会情绪预警机制,注重疏导不公平感,从源头上预防和化解矛盾。其次,政府既要畅通群众意愿表达的渠道,又要把握新闻媒体正确舆论的导向,营造友好互信的人际关系和积极向上的社会氛围。最后,政府要行使在社会行为和社会绩效评价中的主动权,建立多元化的社会绩效评价系统,要充分发挥引导和监督机制,循序渐进地推进社会心理建设的常态化、规范化和制度化建设,切实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二)成立社会心理综合服务中心

政府要着力整合现有人力、物力资源,成立区域化社会心理综合服务中心,作为当地社会性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的标杆,起到引领和示范的作用。一方面是发挥其管理功能:确立本地区社会心理服务的标准,制定体系的整体运行方案和未来发展策略;培训专业人员;确定考核和评价依据等。另一方面是发挥其应用功能:提供市民心理咨询服务,如排解群众心理障碍、预防和化解矛盾纠纷、处理信访积案等,并制定各层级心理服务站(室)的建设运行标准体系。

还可以依托当地的心理学学会,辅助进行心理学专业人才的培养,同时组建一支教研水平高、实操能力强的高素质队伍,从而起到服务发展地方经济的作用,承担起社会心理综合服务中心规划、管理和服务的基本职能。

文章来源:《系统科学学报》 网址: http://www.xtkxxb.cn/qikandaodu/2021/0210/356.html



上一篇:钱学森对管理教育和宏观科学决策体系的贡献
下一篇:山西装备制造业整体系统构建研究

系统科学学报投稿 | 系统科学学报编辑部| 系统科学学报版面费 | 系统科学学报论文发表 | 系统科学学报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9 《系统科学学报》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