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讯 | 首都医科大学3项成果荣获2020年度国家科学

来源:系统科学学报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11-05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11月3日上午,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首都医科大学及附属医院作为第一完成单位的3项成果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同时,首都医科大学附

11月3日上午,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首都医科大学及附属医院作为第一完成单位的3项成果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同时,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朱思泉教授,以第三完成人参与的项目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序号

类别

项目名称

主要完成人

主要完成单位

1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低氧与缺血适应防治缺血性脑卒中新技术体系的创研及推广应用

吉训明、吕国蔚、孟然、罗玉敏、任长虹、李思颉、赵海苹、邵国、赵文博、尹志臣

首都医科大学

2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脑血管病医疗质量改进关键技术与体系的建立和应用

王拥军、李子孝、赵性泉、王伊龙、刘丽萍、王春娟、孟霞、潘岳松、荆京、许杰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3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耳科影像学的关键技术创新和应用

王振常、鲜军舫、张丽、沙炎、牛延涛、赵鹏飞、吕晗、刘兆会、尹红霞、邢宇翔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清华大学、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

“低氧与缺血适应防治缺血性脑卒中新技术体系的创研及推广应用”项目第一完成人吉训明

主要完成人:吉训明、吕国蔚、孟然、罗玉敏、任长虹、李思颉、赵海苹、邵国、赵文博、尹志臣

主要完成单位:首都医科大学

“低氧与缺血适应防治缺血性脑卒中新技术体系的创研及推广应用”项目是基于人体对缺血缺氧的适应本能,探索如何提高脑组织对缺血的耐受能力,取得系列创新成果:一是首次提出“低氧组织适应”学说,发现并证实低氧适应脑保护作用,阐明其抗缺血缺氧损伤机制;二是首创“肢体远隔缺血适应”新方法,证实其防治缺血性脑卒中的作用,揭示“干预外周、保护中枢””机制;三是研发双上肢远隔缺血适应专用设备,获医疗器械注册证和生产许可证,实现临床转化;四是建立双上肢远隔缺血适应防治缺血性脑卒中临床应用新策略,制订国际指南。制定《远隔缺血适应防治脑血管病》的国际指南,向全球推广远隔缺血适应技术。

“耳科影像学的关键技术创新和应用”项目第一完成人王振常

主要完成人:王振常、鲜军舫、张丽、沙炎、牛延涛、赵鹏飞、吕晗、刘兆会、尹红霞、邢宇翔

主要完成单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清华大学、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

“耳科影像学的关键技术创新和应用”项目,创建了耳科影像的规范检查方案和系统评价模式、提升耳科疾病的病生理结构显示能力,取得系列创新成果:一是国际率先阐明搏动性耳鸣全链条发生机制,构建致鸣多因素影像评估体系,制定中国指南,改写美国标准,引领该领域前沿研究;二是构建耳科影像检查及诊断新体系,实现低辐射高质量的成像和病变的精准检查,提升了诊断效能,主导行业发展;三是研制小焦点大功率X线发生器,提出系列新算法,发明双源-双探测器设计的世界首台微米级临床耳科CT专用设备,填补国际空白。

文章来源:《系统科学学报》 网址: http://www.xtkxxb.cn/zonghexinwen/2021/1105/729.html



上一篇:大连理工大学5项成果获国家科学技术奖
下一篇: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儒家思想对科学的贡献几

系统科学学报投稿 | 系统科学学报编辑部| 系统科学学报版面费 | 系统科学学报论文发表 | 系统科学学报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9 《系统科学学报》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