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目录

高职院校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探析系统论视(2)

来源:系统科学学报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2-26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教学评价不完备。教学评价是根据教学目标,采用量化和质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教学效果、被评价者的行为态度等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通过查阅文献

教学评价不完备。教学评价是根据教学目标,采用量化和质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教学效果、被评价者的行为态度等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通过查阅文献,笔者发现在教学评价中存在以下问题。第一,评价方式单一。高职院校现有的评价方式中,教师仍然是评价学生的唯一主体,企业、行业、学生自身很少作为评价主体;第二,在现有的评价中,终结性评价仍占据主导地位,诊断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还是处在一个劣势地位;第三,评价一般也只涉及专业知识,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占据很少的比例。

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措施

以“整体性原则”为指导,促进产教融合。根据系统论中整体性原理的观点,系统中的各个要素要相互协同,互相合作,才能取得最优化的效果,不能是简单的相加,或者是流于表面。所以在产教融合中,要想达到“1+1>2”的效果,就必须做到在政府主导下,教育和产业深度合作。政府层面目前为止也做出了很多措施来吸引相关企业参与到产教融合中去。在企业层面,应立足于长远,将自身的先进技术、行业前景等信息与高职院校进行双向的交流。学校层面,在政策和企业的支持下,与企业共享科研成果,积极感应市场的变化,并及时作出相应调整,加强学生各方面素质的提高,以便学生能更好的服务于企业,服务于社会。只有通过政府、企业、学校共同的努力,深度的融合,才能形成更为有效的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

以“整体性原则”为指导,明确培养目标。正如上文提到的,系统中的每一个要素相互配合而不是相互抵消的时候才能达到最优的效果,即系统的整体性原理,这一原理同样也可以来指导培养目标的确定。在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中,培养目标的确定绝不是单单靠学校就可以决定的,学校有自身不可避免的局限性,所以就需要企业也参与到培养目标的确定中去。企业可以根据自身先进的技术、对于行业的相关愿景等与学校进行积极的交流,学校也可以根据自身的条件、学生的学情等情况综合性的制定培养目标。其次,确立多元化的培养目标,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高职院校忽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是很不可取的,根据系统的整体性原则,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的学习应该齐头并进,重理论轻实践导致学生就业不畅,重实践轻理论同样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所以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的能力,加强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以“开放性原则”为指导,完善课程体系。系统的开放性原理指的是,系统具有不断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能量、信息交换的性质和功能,系统向环境开放是系统得以向上发展的前提,也是系统得以稳定存在的条件。根据系统的开放性原理来指导课程体系的建设。第一,在课程建设中,要结合多方力量,构建课程动态化调整。第二,用开放的眼光选择教学内容。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变化,知识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更迭变化,所以在选择课程内容时,不仅要注重专业的实践的知识,还要将一些基础的、通用的知识纳入其中。同时更应该提升不同专业之间知识的整合,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的整合,打破工作场景和教学场景的界限,在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中真正做到各类知识的融会贯通。

以“信息反馈原理”为指导,优化教育评价。反馈即把系统的(部分)输出又反过来作用于系统的输入端,从而对系统的再输入产生影响,进而对系统的整个功能产生影响,并影响系统进一步的输出。在我们实际的教学情景中,反馈也是同等重要的。有效的反馈和评价才能充分发挥其激励和导向的功能,保证人才培养的质量。结合教育评价的一些问题和信息反馈原理,笔者提出以下优化措施:第一,构建多元评价体系,保证教学评价的客观性。在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中,只把教师作为评价者显然是不合适的,学习者本人、企业、专家、老师等都可以作为评价对象和评价者,使得评价对象及时获得反馈,从而改进学习和工作的方向。以此同时,评价的功能应侧重于激励和导向功能,所以在评价方式的选择上要多样,在形成性评价上要引起足够多的重视。第二,评价形式数字化。反馈原理指出,要想取得有效的反馈,必须保证反馈方法的有效性。基于大数据的背景下,数字化的评价方式可以为高职院校提供更加客观、科学、全面的人才培养调整方案。

本文基于系统论探讨了高职院校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针对目前产教融合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优化策略,本文抓住系统论思想和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共通的地方,将系统论贯穿在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但是由于笔者的学术水平有限,在对策分析上不够具体,致使文章还有很多值得研究的地方。

文章来源:《系统科学学报》 网址: http://www.xtkxxb.cn/qikandaodu/2021/0226/380.html



上一篇:系统科学概论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与实践探索
下一篇:智慧类型钱学森智慧与智慧城市

系统科学学报投稿 | 系统科学学报编辑部| 系统科学学报版面费 | 系统科学学报论文发表 | 系统科学学报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9 《系统科学学报》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