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目录

公共话语中隐喻语言的表意系统研究基于隐喻的(2)

来源:系统科学学报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6-10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其次,卡梅伦结合维果茨基的语言哲学观论证了语境对隐喻表意的影响,并提倡在实证研究的隐喻提取环节保留语境施动[14]。维果茨基在《思维与语言》

其次,卡梅伦结合维果茨基的语言哲学观论证了语境对隐喻表意的影响,并提倡在实证研究的隐喻提取环节保留语境施动[14]。维果茨基在《思维与语言》中指出:“语境中的单词比单独放置时表意更丰富或狭窄:因语境叠加愈显丰富,因语境限制更显狭窄”[16]222。因此,卡梅伦提出以“隐喻素(metaphoreme)”提取隐喻,即含单词、短语甚至小句在内的隐喻构块,凸显隐喻表意语境性[8]。例如,在卡梅伦研究的和解对话中,隐喻素“walk away from”高频出现[9]。若仅以“walk”作为载体,则易将其归入概念隐喻中旅程隐喻用法,使分析丢失语用目的和价值判断维度。若框选整个词组,可观察到该隐喻表达了对冲突加剧场景的拒绝。这便彰显了隐喻的语用和价值判断维度,避免了笼统的表意解读。

基于上述理论,卡梅伦在真实语境的隐喻使用和CST之间建立类比关系,提出隐喻语言的复杂系统观。CST来源于自然科学,倡导不再以部分分析法探索现实中更复杂、动态的状态变化。卡梅伦认为复杂系统(complex systems)与语境中的隐喻表意系统间有两点共性[17]。第一,两者皆呈复杂性,即内部元素在多层面发生复杂联动。复杂系统的内部元素在多层面自发组织(self-organize),呈现自下而上(bottom-up)、自微观到宏观的系统联动。相似地,隐喻语言服务于开放发展的社会现实,因此亦呈现出自下而上形成的多层面系统性,彰显思维以丰富的隐喻载体进行互动、联结。第二,两者的内部元素在本质上是涌现性的(emergent),受外部环境和内部系统的共同施动。复杂系统的元素涌现源于多重因素施动,呈现为非线性的动态发展。相似地,真实语境的隐喻使用亦受到认知因素、话语目的和社会文化的多重影响,每个隐喻服务于瞬时语境,研究者无法以预设框架对隐喻表意进行归纳。总结而言,相较于强调意象图式预设的CMT,隐喻的复杂系统观更贴近隐喻语言的真实表意状态,利于发展贴合实证研究观察结果的中距理论(middle-range theory)[18]。

隐喻的复杂系统观对本文研究有三点指导[19]:第一,复杂性要求在隐喻描写环节以一定标准自下而上归纳隐喻语言在语境中的表意系统性,还原其表意网络的创设;第二,隐喻的涌现性要求在隐喻提取上充分保留语境施动,从而为解释隐喻的系统联动提供条件;第三,在隐喻解释上,需要采用回溯视角推导使隐喻语言产生表意关联的动因,将话语目的、认知因素和社会文化等皆纳入隐喻解释理论框架。早在世纪之交,吉布斯(Gibbs)曾指出,21世纪的隐喻研究应将隐喻从脑海中取出,置入真实文化世界中去[20]。相较于经典隐喻理论,CST更利于完成该任务。

三、 研究方法

(一) 语料选择

为考察隐喻语言在公共话语中的表意系统性,本文聚焦美国大报对金砖国家概念(BRICS)的隐喻构建。理由有两条:第一,金砖国家概念随国际格局发展而变化,美国大报对该概念的隐喻塑造尚未固化,能呈现思维在隐喻载体间进行选择和联动的状态,为隐喻表意系统性研究提供鲜活素材;第二,语料具典型性:美国大报对金砖国家概念的塑造受话语目的、认知因素和社会文化的影响,能为公共话语的隐喻分析提供完整语境维度。本文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新闻数据库收集《华尔街时报》《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今日美国》《华盛顿时报》和《洛杉矶时报》中含关键词“BRIC”和“BRICS”的文章共410篇,时间跨度为2006至2018年。

(二) 基于CST的隐喻提取与赋码

本文的隐喻提取和赋码由笔者带领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传播学系经过培训的研究助理共同完成(学生母语为英文)。隐喻提取分三步:首先,以兰卡斯特大学保罗·雷森(Paul Rayson)开发的语义标注软件Wmatrix实现隐喻初筛[21-22];随后,结合语境,以业内通用的MIPVU识别法确定隐喻载体词[23],划定提取隐喻素;最后,对有争议的识别对象进行集体讨论与研判。

为了描写隐喻语言的表意系统性,在赋码环节,本文创造性地以微观层面的系统隐喻、中观层面的隐喻情节、宏观层面的隐喻叙事和出现时间来为每处隐喻赋码,以Excel软件实现多维标记。虽然这几个概念曾分别用于某一层面的研究,但将它们整合为具层级的描写抓手是首次尝试。系统隐喻(systematic metaphor)由卡梅伦提出,指“纵贯话语事件、在语境中表意相似且涌现于相同话题下的隐喻载体集合”[12],标记隐喻语言在微观层面的表意联动。隐喻情节(metaphor scenario)(4)这里借鉴了穆索夫(Musolff)在相关研究中的提法。穆索夫的隐喻情节研究只聚焦文本中表意最显著的隐喻类型,而在本文中无此限制。指由微观隐喻系统构成的场景,也即“微叙事(mini narrative)”,是隐喻产生修辞论辩作用的发生机制[24]。隐喻叙事(metaphorical narrative)则指具叙事逻辑的宏观认知线索,可按隐喻情节的表意联系得出[25]。年份标记利于观察隐喻表意网络创设的过程,呈现话题对隐喻表意系统的选择情况。赋码工作亦实现了交互核验。

文章来源:《系统科学学报》 网址: http://www.xtkxxb.cn/qikandaodu/2021/0610/541.html



上一篇:普通话水平测试系统中语音识别和语音评测技术
下一篇:粤港澳大湾区职业教育协同创新发展的策略研究

系统科学学报投稿 | 系统科学学报编辑部| 系统科学学报版面费 | 系统科学学报论文发表 | 系统科学学报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9 《系统科学学报》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