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类型、钱学森智慧与智慧城市(3)

来源:系统科学学报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2-05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在2016年发布的《新空间·新生活·新治理——中国新型智慧城市·蚂蚁模式》白皮书中,发布了全国335个城市的“互联网+”社会服务指数排名,杭州以383

在2016年发布的《新空间·新生活·新治理——中国新型智慧城市·蚂蚁模式》白皮书中,发布了全国335个城市的“互联网+”社会服务指数排名,杭州以383.14的高分和超过20%的增长速度在335个城市中位居总指数和月均增速的榜首。目前,杭州全力推动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目标是到2020年,实现“六个一”发展目标,将建成国家新型智慧城市标杆市,达到世界一流水平。

2017年7月18日,深圳市政府印发《关于印发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总体方案》的通知,要求认真贯彻落实。深圳前海特区,打造前海数据集合体,实行城市“全生命周期管理”,力求建成一流的智慧城市。雄安新区运用一代数字技术、信息技术、通信技术、智能控制技术,将建成国际一流、绿色、现代、智慧城市——未来之城。

国家标准委已发布的关于智慧城市的《智慧城市领域知识模型核心概念模型》(GB/T —2018)、《智慧城市顶层设计指南》(GB/T —2018)等7个国家标准。《智慧城市顶层设计指南》要求,智慧城市总体架构:从业务、数据、应用、基础设施、安全、标准、产业七个维度出发,对智慧城市建设的核心要素及要素间关系进行整体性、抽象性地描述。

《智慧城市顶层设计指南》对智慧城市建设目标、总体框架、建设内容、实施路径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要求。明确智慧城市顶层设计与城市规划之间的关系:智慧城市顶层设计是介于智慧城市总体规划和具体建设规划之间的关键环节,具有重要的承上启下作用,是指导后续智慧城市建设工作的重要基础。

3.3 当前智慧城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智慧城市的理论研究大大落后于智慧城市的实践,理论的匮乏导致智慧城市的建设缺乏远见和理论引导,从城市是开放的复杂巨系统的视角,忽视智慧城市理论建设,仅仅依靠技术的会导致下面(2)~(6)的问题。

(2)尽管我国已经颁布《智慧城市顶层设计指南》(GB/T —2018)等相关规范,城市智慧化全面工作缺乏顶层规划及统筹规划,各业务系统相关基础信息重复建设,体制和机制的创新相对滞后;

(3)大部分智慧城市的项目并未基于城市具体的需求和问题,缺乏对市场的考量、将技术落地作为目的,缺乏明确的基于城市产业发展、服务提升的目标和战略指导[9]。

(4)城市中各部门各行业缺乏有效的互联互通和空间集成手段,各部门各行业智慧化深度和水平参差不齐,缺乏城市各系统之间智慧系统应用和协调关系。

(5)缺乏科学、实用的城市智慧化建设的总体框架,缺乏体验感,实际效用低下,发展碎片化,除杭州等个别城市有统一的云上大脑外,大多数城市缺乏统一的智慧城市运行管理平台,缺乏合适的运行和管理模式。

(6)目前各个城市均设立了数据资源管理机构,但由于职能所限,广泛缺乏数据汇聚、处理、共享、交互的数字城市平台,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缺乏统一的载体。

4 智慧城市的基础和框架

4.1 智慧城市的基础

(1)互联网与物联网。始于1969年的互联网(internet),是网络与网络之间所串连成的庞大网络,并在这基础上发展出覆盖全世界的全球性互联网络。今天,互联网已经联通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并以此改变人类的命运,使人类走向一个新的高度。

“物联网”概念虽然直到1999年才提出,但用于物联网的技术,如传感器网络,自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就已经出现。理论上而言,物联网技术允许人和物随时、随地以任何理想路径、网络或者任何服务同任何人和物相连。今天,传感器、云技术以及处理和存储能力上的进步,传感器生产成本的降低,传感器的部署规模迅速增长,联网物体早在2008年就已超过了地球人口的数量。据欧盟预计,到2020年将有500~1 000亿的设备接入互联网。

(2)科技发展的强力推动。《麻省理工科技评论》列出了2018年的10大科技突破,其中可感知城市项目于2017年10月公布,具体建设将从2019年开始。项目计划在多伦多的海滨工业区进行。项目是利用庞大的传感器网络收集空气质量、噪音水平、人口活动等多种数据,随后指导设计、政策和技术决策。计划要求所有车辆都实现自动驾驶,并进入共享出行平台、机器人会从事琐碎的杂务,例如递送邮件。

欧盟全球趋势报告2030,提出三个大趋势:①个人获得的赋能,全球中产阶级将强势崛起,50%的人口将使用互联网,女性的能力越来越强。人们的价值观逐渐趋同,人们认出自己已是世界的一份子。②资源的稀缺,持续的贫困,环境问题等对可持续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③世界更加多元化,中等国家、非国家行为体,城市等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从而对全球治理提出挑战。

文章来源:《系统科学学报》 网址: http://www.xtkxxb.cn/qikandaodu/2021/0205/327.html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新工科背景下系统科学课程设置思考 ——以军

系统科学学报投稿 | 系统科学学报编辑部| 系统科学学报版面费 | 系统科学学报论文发表 | 系统科学学报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9 《系统科学学报》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