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党 篇二:如何认识【肥胖】这件事?系统学

来源:系统科学学报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2-10-18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体力活动代谢即人每天从起床到睡觉前进行的每一项活动如走路、工作、大脑思考、说话等一系列的引起肌肉收缩的活动,都属于体力活动。 ADP(二磷酸腺苷):它和ATP一样都是现金,

体力活动代谢即人每天从起床到睡觉前进行的每一项活动如走路、工作、大脑思考、说话等一系列的引起肌肉收缩的活动,都属于体力活动。

ADP(二磷酸腺苷):它和ATP一样都是现金,只不过它是被百元大钞ATP买东西后被找来的零钱。

磷酸原系统为身体供能输出功率最大、维持时间最短是它的特点,适合最高强度无氧参与的爆发力运动。

如果这篇文章可以帮到您,欢迎您点赞收藏!您如果有更好的意见或建议,记得在评论区给作者留言!谢谢

如果你不想大量时间用在运动上,做无氧运动减脂更高效(无氧运动更适合30-40岁的有一定耐氧能力的年轻人)。比如高强度的撸铁、超高心率的HIIT。

人体能量消耗的过程本来就是一个被氧化的过程,类似于植物的光合作用。氧气参与糖原、脂肪氧化的过程中可以持续产生ATP为身体供能,但是它在三大供能系统中产能功率最低,氧气参与持续供能人体活动强度不需要太大,不会在活动中产生乳酸,具有持久性的优点。这个强度下的活动最容易减脂哦。后面具体分享!

脂肪为人体提供和储存热能,人体所需能量约有20%来源于脂肪。脂肪分为动物脂肪和植物油类两种,也就是说脂肪存在于动物性食物和部分油料作物中

ATP(三磷酸腺苷):人体运动最直接的供能物质,直接可以被身体当百元现金来用。说来也奇怪,身体只认百元大钞释放的能量。而在该系统中ATP被花出去的那一刻就像昙花一现一样短暂,只有瞬间的光辉,也释放了全部的能量,因为它在银行线粒体中直接的存储数量少之又少。

无氧参与的转化叫做快速糖酵解,也就是说还有慢速糖酵解,对,它就是有氧参与的糖酵解。因此乳酸系统也叫“混氧系统”。

乳酸系统根据人体活动强度分为快速糖酵解和慢速糖酵解。线粒体银行给身体的百元大钞ATP和钢镚儿ADP数量有限,在身体高强度活动中无氧参与供能的情况下,银行无法直接持续产生ATP为身体提供能量。但是银行不但不罢工(谁叫人家是银行呢)还召集“定期存款”:肌肉储存的肌糖原、肝脏储存的肝糖原,经过无氧参与的快速糖酵解转化成ATP再为身体持续供能。就是人体活动强度太大,线粒体积液内存储的氧气来不及的参与氧化糖原,糖原便在线粒体中被分解成叫做乳酸的零钱,它们再找朋友合成百元大钞ATP为身体提供能量。糖酵解系统相比磷酸源系统合成的百元大钞ATP要多,但是产生的ATP输出功率相对较弱。

CP(磷酸肌酸)CP是被储存在储存罐里的钢镚儿

被百元大钞ATP买东西找回的零钱ADP为了体现自身价值,找各种机会和钢镚儿“交朋友”,再凑出一个百元大钞ATP,然后百元大钞又可以被身体拿去直接为身体提供能量…可磷酸源系统中CP(钢镚儿)的储存量太少了,它的存储量大概仅仅是ATP(百元大钞)数量4-6倍,也没法源源不断为ADP(零钱)提供钢镚儿凑成百元大钞为身体提供现成的能量。那么就要启动无糖酵解系统了!

前面学习人体能量消耗途径我们知道,只有人体活动引起肌肉收缩才能营造能量代谢的缺口。学习了人体三大供能系统我们也明白了线粒体这个能量代谢的银行,只有肌肉持续收缩时才肯“营业”,只有它愿意营业的时候“三大”供能系统才能持续处于高效的工作状态,把人体多余脂肪转化成ATP排出体外!有了这样的能量循环模式,身体同样不会在皮下和内脏脂肪堆积,内脏没有负担也会大大减少各种慢性病发病概率!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小腹三层,非一日之馋。那些想减肥又没有意志力还喜欢吃东西的鞋童们,请问还有救吗

因为无氧运动是由磷酸源系统和快速糖酵解系统参与供能,供能功率大,但是供能时间短。一般做一次高强度间歇3分钟一个循环,中间休息30秒,每次持续30-40分钟燃脂效率更高。因为无氧运动有后燃的说法,剧烈运动会产生大量的乳酸,在做完无氧运动的一段时间才会慢慢溶解,这个溶解的过程乳酸又会转化为百元大钞ATP继续消耗能量!

根据肌肉收缩速度不同,骨骼肌可分为快肌纤维和慢肌纤维两类。快肌纤维由较大的运动神经元支配,神经纤维较粗,收缩速度快、收缩力量大、容易疲劳、无氧代谢能力好,传导速度可达8~40米/秒。慢肌纤维则由较小的神经元支配,运动神经纤维较细,收缩速度慢、收缩力量小、收缩更持久、氧化脂肪能力高,传导速度一般为2~8米/秒。

文章来源:《系统科学学报》 网址: http://www.xtkxxb.cn/zonghexinwen/2022/1018/881.html



上一篇:教育部:进一步科学精准做好学校疫情防控工作
下一篇:“模拟地球”通过国家验收正式运行,怀柔科学

系统科学学报投稿 | 系统科学学报编辑部| 系统科学学报版面费 | 系统科学学报论文发表 | 系统科学学报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9 《系统科学学报》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