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目录

系统科学视角下的乔布斯

来源:系统科学学报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3-02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一、引 言 美国最富代表性的创新人物史蒂夫·乔布斯的去世引发了全球范围内的悼念活动,同时也引发了人们对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讨论。乔布斯身上体现的创新力,也是美国创新力的展

一、引 言

美国最富代表性的创新人物史蒂夫·乔布斯的去世引发了全球范围内的悼念活动,同时也引发了人们对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讨论。乔布斯身上体现的创新力,也是美国创新力的展现,他同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惠普创始人比尔·休利特(Bill Hewlett)和戴维·帕卡德(David Packard)、宝丽来创始人埃德温·兰德(Edwin Land)等典型美国创新人物一样,实际上都是美国创新系统环境协同作用的产物,其发展壮大过程都具有耗散性、混沌性和协同性的特征,都对美国创新环境有着敏感的依赖性。相比之下,当前我国高层次创新人才缺乏问题还长期存在,对转方式、调结构形成瓶颈制约。为此,我国在“十二五”规划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都明确提出了“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加快教育改革发展,造就宏大的高素质人才队伍”的人才培养目标。十七届六中全会也指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队伍是基础,人才是关键。”因此,研究以史蒂夫·乔布斯为代表的创新型人才成长过程,分析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成长环境,探索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要素,对于实现“十二五”规划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及十七届六中全会要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乔布斯身上展现的非凡创造力,促使人们探寻这种创造力产生的源泉。国内外众多学者对乔布斯的创新之路进行了广泛的讨论,较为深入地分析了形成乔布斯创造力的外在影响因素及其个人品质。国外学者注重从心理学、成功学的角度对乔布斯的创新之路进行研究,如Simon Sinek(2011)、Alan Deutschman(2011)认为乔布斯一直坚持用“挑战现状、标新立异”的理念定位苹果公司,并以这种理念取得了成功。[1][2]Carmine Gallo(2010)认为乔布斯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演说大师,是乔布斯的演说和人格魅力为“苹果”的胜出打响了最响的一枪[3]。Walter Isaacson(2011)认为乔布斯的激情、精力、欲望、完美主义、艺术修养、残暴还有对掌控权的迷恋塑造出了他的成功。[4]国内学者则进行了更为概括和细致的分析,主要是从乔布斯内在品质,独特的经营管理理念等角度加以研究,如张立(2007)认为乔布斯能够成为苹果技术创新的灵魂,根源在于其天赋和意志力的完美结合,乔布斯的完美主义,给他的团队和合作伙伴树立了很高的标准[5];豆瑞星(2011)认为,乔布斯通过“禅”找到了本心,找到了归宿,并借助心灵的力量顽强地改变了世界[6];胡晓荷(2011)认为乔布斯成功的秘诀在于:对细节的不懈追求与敬畏;对操作简单的执着追求;对创造创新IT产品充满热情和激情;用对人,选好搭档;有一种令人生畏的洞察能力;善于为员工创造惬意的工作环境[7];李开复(2011)认为乔布斯成功的原因在于他做到了准确预测业界趋势、大胆使用最先进的技术、打造崭新的商业模式、凝聚一流人才、憧憬用户尚不自觉的需求、永不停息的自我超越、设计每个细节都近乎完美的产品、口若悬河地说服用户情不自禁地爱他的产品等[8]。

现阶段对乔布斯的研究表明,乔布斯非凡的创造力,来源于其身上具有的特质,如:脱离教条、独立思考、自由创造、完美主义精神、简洁而美的设计品味等,这些品质构成了乔布斯成功的要素,使其走上成功的创新之路。然而这些精神品质并不是天生具备的,是乔布斯与系统要素、环境综合作用的结果。乔布斯的创新之路也体现了耗散性、混沌性和协同性等系统科学的特点。然而,美中不足的是,当前仍然缺少以系统科学的角度对乔布斯创新过程背后的系统要素、系统环境等深层次因素的探究。以系统科学的角度研究乔布斯,可以更为系统地研究以乔布斯为代表的创新型人才的成长路径,更深刻地揭示创新型人才成长的系统科学原理,具有重要的理论研究意义。因此,以系统科学的视角来解读乔布斯的创新之路,能够更深层次地揭示创新型人才成长的路径,为我们发现、培养创新型人才提供借鉴,为社会创新进步提出有益的建议。

二、系统科学视角下的乔布斯系统

系统科学是1937年由美籍奥地利生物学家贝塔朗菲创立的一门新兴学科,主要研究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各类系统的共同特性,探索其生成、演化和涌现等规律的科学,广泛应用于工业、计算机、航空航天以及经济领域。耗散结构论、混沌学、协同学等是系统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按照系统科学的观点,一切事物都以系统的方式存在,都可以用系统科学的方法来研究[9]。以系统科学的视角审视乔布斯的创新经历,将乔布斯及其创新要素作为一个系统加以研究,可以发现其成长之路具有耗散性、混沌性和协同性等系统特性。

文章来源:《系统科学学报》 网址: http://www.xtkxxb.cn/qikandaodu/2021/0302/387.html



上一篇:开展社会工程研究提高国家管理水平钱学森社会
下一篇:中国管理心理学发展简述

系统科学学报投稿 | 系统科学学报编辑部| 系统科学学报版面费 | 系统科学学报论文发表 | 系统科学学报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9 《系统科学学报》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